• 最新消息
  • 線上資訊
油煙對肺的傷害有多大?! 2015-08-19
油煙是食用油及食品在高溫下的熱裂解所產生的揮發性物質,含有許多有害甚至致癌的物質,其主要成分是丙烯醛,具有強烈的辛辣味,對鼻、眼、咽喉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,長期吸入可引起鼻炎、咽喉炎、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,甚至導致哮喘惡化,從而增加患肺癌的機會。 上海的專家在對上海市672例女性肺癌作病例對照研究時也發現,女性肺癌的誘發因素除吸煙外,與廚房小環境的空氣污染有密切關係,發生肺癌危險性隨每週烹調菜餚的數量、烹調時受刺激的頻度以及廚房內煙霧程度的增加而上升。廚房油煙已成了威脅人們健康的「隱形殺手」。

四招減少廚房油煙
專家呼籲,主婦們應警惕「廚房油煙綜合症」。
  第1招:改變「急火炒菜」的烹飪習慣。不要使油溫過熱,油溫不要超過200℃(以油鍋冒煙為極限),這樣不僅能減輕「油煙綜合症」,下鍋菜中的維生素也能得到有效保存。
據專家研究和驗證,廚房油煙與炒菜時油的溫度有直接的關係:當油加熱超過200℃時,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,它具有強烈的辛辣味,對鼻、眼、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,可引起鼻炎、咽喉炎、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;當油燒到「吐火」時,油溫超過300℃,這時除了產生丙烯醛外,還會產生凝聚體,導致慢性中毒,容易誘發呼吸和消化系統癌症。

 第2招:最好不用反覆烹炸的油。有的家庭主婦為了節省點油,炸魚、炸排骨用過的油反覆使用也不棄掉,殊不知這裡面也含有很多致癌物質。反覆加熱的食油,如多次用來炸食品的食油,不僅本身含有致癌物質,它所產生的油煙含致癌物也更多,危害更大。

 第3招:一定要做好廚房的通風換氣。廚房要經常保持自然通風,同時還要安裝性能、效果較好的抽油煙機。在烹飪過程中,要始終打開抽油煙機,炒完菜10分鐘後再關抽油煙機。

 第4招:盡量用蒸、煮、炒等烹飪手段。這樣既可減少食用油的用量,還可減少對食物營養成分的破壞。


每一種油的冒煙點 (Smoke point, 介於熔點與沸點之間 ) 都不盡相同,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,就會開始變質,甚至起火燃燒。所以我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都加一點水來炒,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低到一百度左右。我把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「水炒」。大多數油類的冒煙點都在一百度以上,所以炒菜時只要能把溫度控制在一百度,油就不會變質,吃了也不會有害。很多液態植物油,例如菜籽油和葵花油,冒煙點都在 107 度,通常大火一炒,一下子就會超過冒煙點,開始變質,吃下這種油,對身體反而有害,但若是拿來涼拌東西就很好。

油的商品名稱非常混淆,例如台灣與大陸很多食用油是菜籽油,或是菜籽、玉米與大豆的混合油,但廠商並不標示清楚,而常用「沙拉油」這個名稱代替。其實,沙拉油 (Salad Oil) 是一種通稱,凡是可以拿來涼拌沙拉的油就可叫做沙拉油。所以在還弄不清楚油種之前,最好先不要拿來炒菜。橄欖油、花生油、芝麻油的冒煙點約 160 度,可以炒菜,但還是加一點水比較好。椰子油的冒煙點更高,在 232 度,拿來炒菜最適合,但在台灣,我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椰子油。所以,買哪一種油炒菜是一門學問,以下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各種未精製油脂的冒煙點,提供給大家購買與烹飪時參考。
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

國外把油脂的烹飪方式分為︰
Cold Preparation (Condiments&Salad Dressings),
Low Heat (Sauces, & Baking),
Medium Heat (Sauteing),
High Heat (Browning & Frying),

我們可以把它們對應在涼拌、水炒、中火炒與煎炸四種烹煮方式。

適合涼拌 ( 49 ℃ 以下 ) 的油: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、豬油、椰子油、酪梨油之外,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。

只適合水炒 ( 100 ℃ / 212 ℉ ) 、不可用中火炒的油:包括葵花油、紅花油、菜籽油。亞麻仁油雖然也算,但因為營養價值太好了,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。

只適合中火炒 ( 163℃ / 325 ℉ ) 、不適合煎炸的油:包括大豆油、玉米油、冷壓初榨橄欖油、花生油、胡桃油、芝麻油、奶油、豬油、馬卡達姆油。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,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,問題極為嚴重,我堅決反對使用。另外,棉花仔油通常拿來做餅乾,由於對身體有毒性,會殺精蟲,我也不建議食用。

可以大火炒或煎炸 ( 190℃ / 375 ℉ ) 的油類:包括杏仁油、榛子油、椰子油、茶油、酪梨油。椰子油和棕櫚油的耐熱點都在兩百多度以上,煎、炸都沒問題,但發現國內這兩種油都是用酸價高的原油再精製而成,不符合「好油」標準。如果讀者可以找到未精製而香味濃厚的椰子油,建議把它當作煎炸油的首選。
BACK